迎著初春的暖陽,鎮平縣老莊鎮李家莊村村民正扭起秧歌慶賀700畝黃金梨栽培成功。“真沒想到,我們有了自己的支柱產業!”該村黨支部書記李克栓由衷感嘆。
李家莊村是居住分散的山區庫區移民村,全村共有128戶貧困戶,面對自然資源較好而產業基礎薄弱等情況,人行鎮平縣支行扶貧工作隊幫助該村建設了1000畝林果基地,其中黃金梨700畝、薄皮核桃300畝。從資金、種植到銷售,提供了全方位支持。該基地正式運營后,貧困戶每年可收益2800元以上,村集體每年可獲得3萬元左右的經濟收入。
鎮平縣是國家重點扶持的農業貧困縣,也是秦巴山區連片扶貧重點縣,面對艱巨的脫貧任務,該縣充分發揮金融扶貧的主力軍作用,著力產業扶貧發展,通過“融資+融智”的形式,發放產業扶貧貸款2.3億元,幫助解決了94家企業的融資難題,為2600多戶發展生產需求提供了金融支持,帶動了4150戶貧困戶脫貧致富。截至2017年年末,全縣已脫貧17250戶、49005人,貧困發生率自6.03%下降至3.27%。
為真正打通扶貧造血的綠色通道,人行鎮平縣支行出臺了一系列金融扶貧惠民政策,財政出資設立了4000萬元扶貧風險補償基金,專項用于金融精準扶貧信貸風險補償,對于發生的不良扶貧貸款,由縣政府、農信擔保公司、中原農保、主辦銀行分別承擔貸款本息的40%、20%、20%、20%,確保政策有效供給、資金充分保障、風險分散共擔。
“利用太陽能發電,環保還致富,這不就是綠色發展嘛!”鎮平縣管家村村民吳洪現向記者介紹。管家村是該縣83個重點貧困村之一,也是第一個光伏并網發電的村子。該項目占地14畝,年均發電量在60萬千瓦時以上,可讓99戶貧困戶每年增加3500元左右的分紅收入。在光伏發電設備的投入上,金融機構給予了150萬元的資金投入。
金融扶貧“四位一體”模式的推出,解決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等涉農企業缺乏擔保、質押物品等問題,更緩解了金融機構對信貸資產隱形風險的擔憂。為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專業大戶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脫貧提供了融資的綠色通道,產業扶貧攻堅步入高速模式,確保了受益貧困戶每戶每年穩定收入3000元以上。
本文地址:/item/7350.html
請遵守互聯網相關規定,不要發布廣告和違法內容